(2021年修订)
一、专业名称
学科代码:07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
二、培养目标
(一)目标定位
本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合肥、服务安徽、辐射长三角,培养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富有高尚师德与教育情怀、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和扎实的物理学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具有综合育人与自我发展的能力、能胜任基础教育部门或其他教育相关机构中的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等工作的中学物理骨干教师。
(二) 目标内涵
1、知识内涵
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以及毕业五年内支撑初中物理教学的基本技能和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并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知识。
2、能力内涵
(1)具备扎实的实践教学能力,有较强物理核心素养,并能够将此素养传授给中学生。
(2)具有一定教研能力和综合专业分析能力,能够适应基础教育改革需要,具备承担适当教研项目的能力,满足时代和教育发展的需求。
(3)具有良好的工作适应能力,协调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较强的管理育人能力。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企、事业科研与管理等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素质内涵
具备正确的人生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养,良好的师德,较强的社会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毕业要求
专业毕业要求
指标点分解
1.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能够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准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师德规范】
1.1【信仰坚定】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师德修养】准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己任。
1.3【依法执教】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2.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中学物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知行合一、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有传播知识和真理、塑造灵魂和生命的责任心,有为国家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育情怀】
2.1【职业认同】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中学物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具备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积极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价值观、宽厚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具有知行合一、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
2.2【乐于从教】 具有传播知识和真理、塑造灵魂和生命的责任心,有为国家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乐于从教、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关爱、关心学生,工作细心,耐心,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3【教育使命】 树立教育强国、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具有言传身教、求真务实的热情和本领,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3. 形成正确的物理观,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物理学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数学、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具有运用物理理论和实验、数学计算等方法对具体问题开展计算、分析、验证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了解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具有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学科素养】
3.1【学科基础】掌握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大学期间的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具备较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3.2【学科综合】具备数学、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3【学科应用】具有运用物理理论和实验、数学计算等方法对具体问题开展计算、分析、验证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了解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具有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4.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物理教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经历和体验,具有基本的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在物理教育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有效针对性地解决具体教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教学能力】
4.1【教学基础】扎实掌握三字一画、教师口语等基本功,系统掌握备课、上课、说课、班级管理等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掌握听评课技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研究等教学评价和研究技能。
4.2【教学实施】熟悉中学物理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会分析、处理和使用教材,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运用物理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评价和实施。
4.3【教学研究】通过见习、实习、研习等教学实践获得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一定的教学经验,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能规范地表述研究成果,并运用研究成果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5. 树立德育为先育人理念,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初步掌握中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熟悉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技能;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结合教育进行育人活动,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班级指导】
5.1【育人理念】树立德育为先育人理念,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能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善于借助课程、班级管理等教育资源来实施德育。
5.2【班级管理】初步掌握中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熟悉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技能,能分析、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有效与授课老师、学校、家长沟通,获得积极体验。
5.3【心理辅导】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规律。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6.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将全程育人和立德树人融入至教学活动中;了解学校文化与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班级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综合育人】
6.1【教育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形成教育理念。
6.2【学科育人】理解物理核心素养在育人过程中的价值,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将全程育人和立德树人融入至教学活动中去。
6.3【活动育人】了解学校文化与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班级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能够在综合性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过程中综合育人。
7.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主动学习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善于教育教学的规划和总结,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辩证看待问题,养成多角度分析和评判问题的习惯。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学会反思】
7.1【学习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主动学习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7.2【反思意识】善于教育教学的规划和总结,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辩证看待问题,养成多角度分析和评判问题的习惯,具备课程教学过程自我评价和改进意识。
7.3【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学习和教育教学问题,具备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到中学物理教学的能力。
8.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主动意识参与学科组、年级组、工作组的联系和交流,能够准确判断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具备与人有效沟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围绕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问题与老师、学生、家长、教育同行等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和相互配合的经验,具备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沟通合作】
8.1【团队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主动意识参与学科组、年级组、工作组的联系和交流,能够准确判断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8.2【沟通技能】具备与人有效沟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围绕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问题与老师、学生、家长、教育同行等进行有效沟通。
8.3【合作互助】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和相互配合的经验,具备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矩阵
对应矩阵见附表1。
五、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二)授予学位: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学分分配
(一)课程模块学分设置表
教育
平台
课程模块
修读学分安排
修读性质
占总学分比例(%)
通识
通识必修课程
37
29
必修
17.1%
通识选修课程
8
选修
4.7%
专业
专业基础课
85
54
31.8%
50%
专业核心课
24
14.1%
专业拓展课
7
4.1%
教师
师德修养与职业规划模块
3
1.8%
教育理论基础模块
5
2.9%
学生指导模块
4
2.4%
学科教学模块
12
7.1%
职业
实训
教育实训与研习
16
9.4%
素质拓展教育
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
创新创业与科技活动
2
1.2%
总学分
170
100%
实践教学学分分配
隶属教育平台
课程模块实践教学学分
学分数
占总学分(%)
通识教育实践
通识必修课程:4.5学分;
通识选修课程:0学分;
4.5
2.7%
专业教育实践
专业基础课程:9.5学分;
专业核心课程:4学分;
专业拓展课程:3.5学分;
17
10%
教师教育实践
师德修养与职业规划模块:0学分;
教育理论基础模块:0学分;
学生指导模块:0.5学分;
学科教学模块:8学分;
8.5
5%
职业实训实践
教育实践课程:16学分;
素质拓展教育实践
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4学分;
创新创业与科技活动:4学分;
实践教学总学分
(二)教学进程学分分配表
修读
学分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第四学年
1
6
9
14
13
1.5
0.5
2.5
素质
拓展
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
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
合计
26.5
31
27
23.5
28.5
11.5
13.5
七、主要课程及实践环节
(一)主要课程
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近代物理实验;物理课程与教学论;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物理教学诊断与评价;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二)实践教学环节及基本要求
序号
实践教育
内容
实践教学环节
学时
学期
基本要求
通识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3)
(48)
1-4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大学体育
128
培养体育锻炼技能
大学英语
2-4
培养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军事技能
(2)
(2W)
培养基本军事技能
专业教育
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
15.5
264
培养实验技能
随课进行的实验或实验课
培养基本实验技能及组织实验能力
教师教育
师德修养模块
0
4-7
培养从教素养
1-3
培养理论素养
6-7
培养教育能力
10
160
1-6
培养教学能力
11
职业实训
教育实习、研习
32W
2-8
培养教育教学技能与技巧
(入学教育、劳动教育)
1-5
提升素质,拓展能力
1-8
培养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科研能力
合 计
学生至少完成51实践学分,其中完成专业实践15学分。
(此表含独立开设的课程实践、集中专业实践、素质与拓展创新创业实践等)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课程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性质
总学时
学时构成
考核
形式
周学时分布
所属单位
备注
理论
课内
实践
课外
一
二
三
四
通识教育平台
1640110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40
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践
考试
1-2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164011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2
16401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4学期
16401104-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4
3-4学期
16401106-8
形势与政策
30
考查
1(2讲)3(3讲)5(3讲)6(2讲)
13401101
大学体育1
1-4学期
体育科学学院
依据《合肥师范学院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课程改革方案(试行)》执行。
13401102
大学体育2
13401103
大学体育3
13401104
大学体育4
15401101
大学英语A1
4*10
外国语学院
依据学校《大学英语课程分类分级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执行。
15401102
大学英语A2
3.5
56
48
4*14
15401103
大学英语A3
4*16
15401104
大学英语A4
15401113
大学英语提高拓展类课程
(4)
(64)
通过4级的学生在第2-4学期修读提高拓展类课程。
69401103
军事理论
(2)
(36)
学生处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执行。
69401104
2w
通识必修课程(小计)
528
392
修读 29 学分
11390106
自然科学基础
5—8学期
05180003
社会科学基础
04490040
公共艺术教育
限选
艺术传媒学院、
音乐学院
依据《合肥师范学院公共艺术课程俱乐部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执行。
01480001
大学语文
文学院
01400205
中国传统文化专题
03400016
教育哲学
教师教育学院
03413104
中外教育家与教育名著
03402202
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与实践
0340220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9412231
物理教师资格考试专题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通识选修课程(小计)
208
192
至少修读8学分 (实习(顶岗实习)达两学期的可置换该模块4学分)
专业教育平台
07403101
高等数学A1
80
5*16
数学与统计学院
07403107
高等数学A2
07403103
线性代数A
4*12
08403108
C语言程序设计
计算机学院
08403180
C语言程序设计实验
2*8
19413101
力学
19413102
热学
19413103
电磁学
19413104
光学
19413105
普通物理实验(1)(力热)
45
3*16
19413106
普通物理实验(2)(电磁)
19413107
普通物理实验(3)(光)
3*11
19413108
原子物理学
0841310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08413102
电子电路实验(一)
模电实验
08413105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08413106
电子电路实验(二)
数电实验
专业基础课程(小计)
864
696
168
修读 54 学分
19414109
数学物理方法
19414110
理论力学
1941411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19414112
电动力学I
19414113
量子力学I
19414114
近代物理实验
19414115
固体物理
专业核心课程(小计)
384
320
修读 24 学分
19415224
电动力学Ⅱ
5—7学期
19415225
量子力学Ⅱ
19415226
费曼物理学选讲
双语课
19415227
中学与大学物理教材分析
19415228
物理虚拟仿真实验
19415229
物理创新实验设计及案例赏析
19415230
物理学史
专业拓展课程(小计)
15
240
184
修读 7 学分 (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总计修读85学分)
教师教育平台
03403103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育法规
03403104
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实践
03413103
教师专业标准与职业规划
模块一:师德修养与职业规划
(培养从教素养与发展能力)
03403101
教育学
03403102
心理学
03413102
学生认知与学习专题
模块二:教育理论基础
(培养理论素养)
03400032
班级管理
6—7学期
实习(顶岗实习)达两学期的可置换该模块4学分。
50090829
学生心理辅导
03490563
学生品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03403107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评价
模块三:学生指导
(培养教育能力)
04413106
书法
(16*4)
2*6
艺术传媒学院
隔周排课,讲授与练习同步。
01400144
教师口语与教师礼仪
19414116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4*8
19414117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19414118
物理教学诊断与评价
19414119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10490101
现代教育技术
依据《合肥师范学院公共计算机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执行。
模块四:学科教学
(培养教学能力)
224
总计修读 24 学分
实
训平台
19414120
教育见习
4W
安排在1-4学期
与学科教学模块相关课程融通。
194141121
教育实习
12W
安排在5-8学期
194141122
教育研习
2W
194141123
师范生技能训练与考核
(三字一话、微格教学等)
贯穿全程。
教务处、
依据《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技能训练2.0方案》执行。
194141124
毕业论文
7-8学期
提前一年完成学业的学生可申请跟上一届做毕业论文。
教育实训与研习课程
(培养实践能力)
修读 16 学分
69401101
入学教育
(1)
1W
与思想政治教育综合实践教育贯通。
16401113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
团委、学生处
素质拓展教育平台
52009499
劳动教育
1-2W
安排在2-3学期
教务处
依据《合肥师范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暂行办法》执行。
校园文化与社会实践活动(小计)
3W
修读 4 学分
70401130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5)
就业创业工作处
19418235
学科竞赛
第1-8学期开设
19418236
科技创新与专利申请
19418237
学术科技活动
19418238
职业生涯规划
19418239
其他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活动
创新创业与学术科技(小计)
112
5W
九、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1、数学物理方法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法
课程学分(学时):4(64)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教会学生如何把各种物理问题翻译成数学的定解问题,并掌握求解定解问题的多种方法,如分离变量法、傅里叶变换法、积分变换法、格林函数法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有关解决数学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而且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物理过程的具体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以达到对该过程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从纯数学的学习转到将数学物理紧密结合、将数学应用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学习后继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数学物理方法是大学理工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两大部分,并侧重于介绍其在物理学上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进一步学习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理论物理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其中,复变函数论部分主要包括复变函数、复平面上的路积分、洛朗级数展开与留数定理等章节,数学物理方程部分主要包括正交级数展开、偏微分方程与定解问题、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定解问题以及格林函数方法等章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并考虑到工科教学需要和课时数的限制,在某些章节的内容设置上进行了简化处理。同时,对一些比较抽象问题引入了计算机仿真模拟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便于学生理解。
使用教材:
[1]梁昆淼: 数学物理方法(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参考书目:
[1]胡嗣柱,倪光炯: 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2]姚端正:数学物理方法学习指导(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7年;
[3]吴崇试: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
[4]王竹溪,特殊函数概论(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
2、理论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分析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学习后继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质点力学、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式、平动参考系、质点运动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功与能、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守恒定律、质点组力学、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刚体力学、转动惯量、刚体的转动与绕固定轴的转动、转动参考系和分析力学等。
[1]周衍柏: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四版。
[1]梁昆淼:力学(上、下册)第四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H.戈德斯坦编:经典力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86;
[3]张居敏,杨侠,许福东: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4]张洪霞: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3、热力学与统计物理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课程学分(学时):3(48)
课程目标:全面系统地了解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基本原理;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逻辑思维与公式推导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微观问题的能力,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宏观体系热力学性质,了解统计物理在现代物理中的广泛应用,深化学生对普通物理中有关内容的理解。
主要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基本方程;麦氏关系;热动平衡判据;熵、自由能和吉布斯判据;平衡相变;多元系的复相平衡;能斯特定理;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玻耳兹曼统计;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系综理论;涨落理论;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初步。
[1]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1]王竹溪:统计物理导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
[2]苏汝铿:统计物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年;
[3]林宗涵: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4、电动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动力学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通过对各种条件的分析,得出各种情况下的电磁场的基本运动规律,从而得到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具有从更高视角把握中学物理电磁学内容的教学能力。
主要内容:了解梯度、散度和旋度的定义及有关定理, 算符的运算公式, 对r,1/r, 等的作用公式,了解并矢和张量;理解电荷和电场的普遍规律、静电场散度和旋度,电流和磁场的普遍规律、静磁场的散度和旋度;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真空、介质),电磁场的边值关系;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唯一性定理、拉普拉斯方程、分离变量法、镜像法、格林函数法;了解静磁场的矢势以及微分方程和边值关系、静磁场的标势以及微分方程和边值关系等。
[1]郭硕鸿:电动力学,高教出版社第三版,2012年。
[1]蔡圣善,朱耘,徐建军:电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2]David J. Griffith:电动力学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年;
[3]J.D 杰克逊:经典电动力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
5、量子力学课程简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逻辑思维与公式推导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微观问题的能力,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规律解释微观现象,了解量子力学在近代物理中的广泛应用,深化学生对普通物理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同时了解量子史上的重要物理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高年级大学生考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能居高临下地看待中学物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以适应中学物理教学的需要。
[1]周世勋原著,陈灏 修订,《量子力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2009年。
[1]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
[2]张永德:量子力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7年;
[3]曾谨言:量子力学导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吴飙:简明量子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5]C. Cohen-Tannoudji等编:量子力学(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6].狄拉克:量子力学原理(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
6、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课程目标:通过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观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了解实验近代物理里程碑式的实验项目及其原理以及对物理学发展杰出的贡献,认识新的设备、技术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如何把物理学的设想变为实际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用于实际的开拓精神与创造性。
主要内容:弗兰克—赫兹实验、普朗克常数测定、塞曼效应、光速测定、微波综合实验、X射线衍射技术及相分析、密立根油滴实验、氢氘原子光谱、核磁共振、电子衍射等实验项目。
[1]王旗:近代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1]沙振舜,黄润生,新编近代物理实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吴兴林,代少玉:近代物理实验,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3]吴思诚,荀坤:近代物理实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7、固体物理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固体物理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和处理固体物理学问题的特有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晶体宏观物理性质及其组成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并能解释晶体基本物理性质的微观机理,了解固体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为师范生将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提供知识储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晶格及其周期性、晶向、晶面和它们的标志、倒格子、离子性结合、共价结合、金属性结合、一维单原子链、一维双原子链:声学波和光学波、三维晶格的振动、晶格热容的量子理论、晶格振动模式密度、布洛赫定理、一维周期场中电子运动的近自由电子近似、紧束缚近似——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法、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论解释、费密统计和电子热容量、功函数和接触势差、分布函数和玻耳兹曼方程。
[1] 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1]王矝奉:固体物理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陆栋,蒋平,徐至中编著: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3]陈长乐:固体物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
[4]吴代鸣:固体物理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5]朱建国:固体物理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
专业负责人:李冬鹏
二级学院院长:李大创
附录1 课程对毕业要求支撑的矩阵图
师德规范
教育情怀
学科素养
教学能力
班级指导
综合育人
学会反思
沟通合作
H
M
L
专业基础课程
模拟电路实验(一)
数字电路实验(二)
专业核心课程
电动力学
量子力学
专业拓展课程
模块一
模块二
模块三
模块四
职业实训平台
师范生技能训练与考核(三字一话、微格教学等)
上一条:专业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