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设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本科教育 >> 专业设置 >> 正文

物理学专业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3年07月04日 12:41     编辑:王利华  核稿:吴震  终审: 吴长龙    点击:

学专业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学科代码:07

学科门类:理学

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

二、培养目标

(一)目标定位

本专业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立足合肥、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培养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富有高尚师德与教育情怀、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和扎实的物理学专业知识、掌握教育教学技能、具有综合育人与自我发展的能力、能胜任基础教育的教学教研和班级管理等工作的中学物理教师。

(二)目标内涵

培养目标 1 师德师风

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守法律法规,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备正确的人生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优良;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奉献精神,遵守师德规范,富有教育情怀,担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

培养目标 2 专业能力

具备扎实的物理学专业知识和实验能力,有较强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熟悉中学物理教育的思想、方法,熟知物理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创新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能综合运用物理学科知识、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及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

培养目标 3 育人水平

践行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德育工作能力强,具备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力;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能够有效设计、组织与开展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培养目标 4 职业发展

能够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和基础教育发展需求,善于学习、总结、反思、创新,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与专业发展意识,能跟踪并学习物理教学方面的先进理念与手段,能够制定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在教学活动中具备相互协作的意识,能够做到有效沟通、相互配合和合作共赢。

三、毕业要求

(一)毕业要求及指标点分解

通过本科阶段学习,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的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1 师德规范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能够自觉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准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1.1【信仰坚定】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

1.2【师德修养】准确理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内涵,明确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与义务,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己任。

1.3【依法执教】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毕业要求2 教育情怀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中学物理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具有知行合一、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有传播知识和真理、塑造灵魂和生命的责任心,有为国家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工作细心、耐心,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1【职业认同】 具有从教意愿,认同中学物理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专业性,具备从事中学教育工作的积极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价值观、宽厚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具有知行合一、爱满天下的教育情怀。

2.2【乐于从教】 具有传播知识和真理、塑造灵魂和生命的责任心,有为国家教育事业奋斗的使命感。乐于从教、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关爱、关心学生,工作细心,耐心,善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2.3【教育使命】 树立教育强国、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具有言传身教、求真务实的热情和本领,立志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毕业要求3 学科素养

形成正确的物理观,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物理学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具备数学、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具有运用物理理论和实验、数学计算等方法对具体问题开展计算、分析、验证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了解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具有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3.1【学科基础】掌握物理学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大学期间的物理实验的操作技能,具备较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理解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3.2【学科综合】备数学、计算机、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基础知识,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3.3【学科应用】具有运用物理理论和实验、数学计算等方法对具体问题开展计算、分析、验证和归纳总结的能力,了解物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价值,具有综合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习科学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毕业要求4 教学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运用物理教学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经历和体验,具有基本的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在物理教育实践中善于发现问题,能够有效针对性地解决具体教学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4.1【教学基础】扎实掌握三字一画基本功,系统掌握备课、上课、说课、班级管理等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掌握听评课技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教学研究等教学评价和研究技能。

4.2【教学实施】熟悉中学物理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会分析、处理和使用教材,针对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科认知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运用物理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评价和实施。

4.3【教学研究】通过见习、实习、研习等教学实践获得先进的教学理念,形成一定的教学经验,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能规范地表述研究成果,并运用研究成果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

毕业要求5 班级指导

树立德育为先育人理念,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初步掌握中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熟悉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技能;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结合教育进行育人活动,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5.1【育人理念】树立德育为先育人理念,引领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中学德育目标、原理、内容与方法,能在中学物理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实施德育,善于借助课程、班级管理等教育资源来实施德育。

5.2【班级管理】初步掌握中学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熟悉班级管理的基本策略与技能,能分析、解决班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能有效与授课老师、学校、家长沟通,获得积极体验。

5.3【心理辅导】关注中学生心理健康,掌握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理论、方法和技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规律。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毕业要求6 综合育人

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将全程育人和立德树人融入至教学活动中;了解学校文化与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班级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能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

6.1【教育理念】了解中学生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培养学生科学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形成教育理念。

6.2【学科育人】理解物理核心素养在育人过程中的价值,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将知识学习、能力发展和品德养成相结合,自觉将全程育人和立德树人融入至教学活动中去。

6.3【活动育人】了解学校文化与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班级主题教育和社团活动,能够在综合性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过程中综合育人

毕业要求7 学会反思

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主动学习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方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善于教育教学的规划和总结,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辩证看待问题,养成多角度分析和评判问题的习惯。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7.1【学习意识】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关注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主动学习教育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技能,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7.2【反思意识】善于教育教学的规划和总结,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辩证看待问题,养成多角度分析和评判问题的习惯,具备课程教学过程自我评价和改进意识。

7.3【创新意识】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创造性地解决学习和教育教学问题,具备将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融入到中学物理教学的能力。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

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主动意识参与学科组、年级组、工作组的联系和交流,能够准确判断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具备与人有效沟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围绕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问题与老师、学生、家长、教育同行等进行有效沟通。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和相互配合的经验,具备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1【团队精神】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有主动意识参与学科组、年级组、工作组的联系和交流,能够准确判断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8.2【沟通技能】具备与人有效沟通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围绕中学物理教育教学问题与老师、学生、家长、教育同行等进行有效沟通。

8.3【合作互助】具有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和相互配合的经验,具备相互协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对应矩阵

培养目标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四、课程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矩阵

对应矩阵见附表1(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根据该课程对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五、学制和学位

(一)学制:标准学制为4年,弹性学习年限为3-6年。

(二)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六、课程结构比例表

(一)必修与选修学分学时比例

教育平台

课程模块

课程性质

学分

占总学分

百分比

%

学时

占总学时

百分比

%

通识教育

通识必修课程

必修

39

24.4%

904

34.2%

通识选修课程

限选





选修

8

5.0%

128

4.8%

专业教育

专业基础课程

必修

49

30.6%

784

29.6%

专业核心课程

必修

24

15%

384

14.5%

专业拓展课程

必修





选修

7

4.4%

112

4.2%

教师教育

(师范专业)

教师教育基础课程

必修

12

7.5%

224

8.5%

教师教育拓展课程

选修

4

2.5%

64

2.4%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

必修

17

10.6%

48+30w

1.8%

素质拓展教育

第二课堂


/


/


合计

160

100%

2648+30w

100%



(二)理论、实验与实践学分学时比例

教育平台

教学环节

学分

占总学分

百分比

%

学时

占总学时

百分比

%

周数

通识教育

理论

39

24.4%

720

26.3%


实验

0

0

0

0


实践

8

5%

312

12.7%


专业教育

理论

64

40%

960

36.3%


实验

16

10%

280

10.6%


实践

0

0

0

0


教师教育 (师范专业)

理论

14

8.8%

216

8.1%


实验

2

1.2%

32

1.2%


实践

17

10.6%

88

3.3%

30w

素质拓展教育


/


/



合计

160

100%

2648

100

30w

实践教学总学分

43

占总学分百分比

26.8%


七、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表

(一)通识教育平台

1.通识教育:必修 39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总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理论

实验

实践

1

2

3

4

5

6

7

8

1640111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3

48

48





3-4学期





马克思主义学院

依据《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相关规定执行。

16401101

思想道德与法治

2.5

40

40



1-2学期







164011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40

40



1-2学期







1640110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0

40




2-3学期






1640110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5

40

40





3-4学期





16406501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2

32



32



3-4学期





16401105

16401106

16401107

16401108

形势与政策

2

32

32



1-6学期




02401108

大学英语A1

3

48

48



48








外国语学院

依据学校《大学英语课程分类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执行。艺体专业另设大学英语B

02401107

大学英语A2

3

48

48




48







02401103

大学英语A3

2

32

32





32






02401104

大学英语A4

2

32

32






32






大学英语提高拓展类课程

2

32

32









32


13401301

大学体育1

1

32



32

32








体育科学学院

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肥师范学院大学体育俱乐部制课程改革方案(试行)》执行;体质健康测试每年一次。

13401302

大学体育2

1

32



32


32







13401303

大学体育3

1

32



32



32






13401304

大学体育4

1

32



32




32





50406302

50406303

50406304

50406305

劳动教育

1

32

16


16


2-4学期






学生处、教务处、后勤处、保卫处、各二级学院等

依据《合肥师范学院劳动教育实施方案》执行。

10401101

大学计算机基础

0.5

8

8



8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依据学校《大学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方案》执行。

10401102

人工智能概论

1.5

24

24



24








0340210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

32

24


8



2-6学期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依据《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执行,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

70407104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1+1

20+16

20


16





16




就业创业工作处

依据《安徽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动态监测指标》,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

70407105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

32

32






32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

69401101

军事理论

2

(36)

(36)



(36)








学生工作处

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执行,理论教学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

69401301

军事技能

2

112



112

112








小计

39

904

592

0

312











2.通识教育:计算机类限选2-6学分(非师专业),公共选修 8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总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理论

实验

实践

1

2

3

4

5

6

7

8


人文社科

2

32

32




学生至少完成8学分,多选不限。文科从自然科学类、公共艺术类、创新创业类至少各选2学分,理工科从人文社科类、公共艺术类、创新创业类至少各选2学分,艺体专业从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创新创业类至少各选2学分。大学生安全教育、艾滋病防控等课程,要求在第一学期采取线上形式完成。



教务处



自然科学

2

32

32








创新创业

2

32

32








公共艺术

2

32

32






依据《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执行。

小计

8

128

128

0

0











应修小计

8

128

128

0

0












(二)专业教育平台

1.专业基础:必修49 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总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理论

实验

实践

1

2

3

4

5

6

7

8

07403170

高等数学A1

4

64

64



64








数学与统计学院


07403171

高等数学A2

6

96

96




96







数学与统计学院


07403174

线性代数A

3

48

48





48






数学与统计学院


0841310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3

48

48





3*16






数学与统计学院


19403101

力学

5

80

80




80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3102

热学

4

64

64




64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3103

电磁学

5

80

80





80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3104

光学

4

64

64





64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3205

普通物理实验(1

(力热)

3

48

3

45



3*16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3206

普通物理实验(2

(电磁)

3

48

3

45




3*15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3207

普通物理实验(3)(光)

2

32

2

30





3*11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3108

原子物理学

3

48

48






4*12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08403105

电子技术基础

3

48

48






3*16





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学院


08403206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1

16


16





2*8





电子信息与集成电路学院


小计

49

784

632

152

0











2.专业核心:必修 24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总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理论

实验

实践

1

2

3

4

5

6

7

8

19404109

数学物理方法

4

64

64






4*16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4110

理论力学

4

64

64







4*16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411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3

48

48







4*12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4112

电动力学

3

48

48







4*12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4113

量子力学

3

48

48








4*12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4214

近代物理实验

4

64


64






4*16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4115

固体物理

3

48

48








4*12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小计

24

384

320

64












3.专业拓展: 选修7学分

选修课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总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理论

实验

实践

1

2

3

4

5

6

7

8

19484107

半导体物理

4

64

48

16






5—7学期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5117

量子力学

3

48

48







5—7学期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5118

科技论文写作

2

32

32







5—7学期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19405320

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2

32

8

24






5—7学期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创新创业课程

19405121

物理学史

3

48

48







5—7学期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小计

14

224

184

40












应修小计

7

112














(三)教师教育平台(师范专业)

1.教师教育基础课程:必修 12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总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理论

实验

实践

1

2

3

4

5

6

7

8

16411101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1

16

16





16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于印发 <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的通知》

03411171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

1+1

16+32

16


32




48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各二级学院

暑期开展行知学堂实践活动

03412171

心理学基础

2

32

32



32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03412170

教育学基础

2

32

32




32








03413170

班级管理

1

16

16






16






19414122

中学物理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

1

16

16







16




各二级学院,或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各学院可结合学科自行开设。

19412123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2

32

32






32





各二级学院

内容包含但不限于课程标准、教材解读等。

19412124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实施

1

16

16







16





19412125

中学物理学业评价与试题设计

1

16

16







16





小计

12

224

192

0

32











2.教师教育拓展课程:选修4学分

03405570

学习科学与技术

1

16

16




2-6学期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

03405571

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

1

16

16




2-6学期



03405572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评价

1

16

16




2-6学期



03405573

中学生心理辅导

1

16

16




2-6学期



03405574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

1

16

16




2-6学期



03405575

学生发展指导

1

16

16




2-6学期



10405101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

1

16

16




2-6学期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01405105

应用文写作

1

16

16




2-6学期



文学院


19414226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2

32


32



2-6学期



物理与材料工程学院


小计

10

160

128

32












应修小计

4

64














3.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必修 17学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总学时

总学时分配

开课学期

开课单位

备注

理论

实验

实践

1

2

3

4

5

6

7

8



19415328

教育见习

1

2w



2w





5-6学期



各二级学院

《书法》课程在第23学期开设,总计24学时;五四三二一一训练计划,按照《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技能训练2.0方案》要求完成,各二级学院可结合本科生导师制,自行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19415329

教育实习

7

14w



14w







7学期


19415330

教育研习

1

2W



2W







7学期


19415331

师范生技能训练1(含书法)

1.5

36



36

1-3学期






19415332

师范生技能训练2

0.5

12



12




4-6学期



19415333

毕业设计(论文)

6

12w



12w







7-8学期

小计

17

48+30w



48+30w













八、专业主干课程简介

)《数学物理方法》

课程名称:数学物理方法

课程学分(学时):4(64)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教会学生如何把各种物理问题翻译成数学的定解问题,并掌握求解定解问题的多种方法,如分离变量法、傅里叶变换法、积分变换法、格林函数法等。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有关解决数学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基本技巧,而且引导学生通过对具体物理过程的具体分析,建立数学模型,以达到对该过程的深入了解,引导学生从纯数学的学习转到将数学物理紧密结合、将数学应用于解决实际物理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学习后继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数学物理方法是大学理工学科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复变函数论和数学物理方程两大部分,并侧重于介绍其在物理学上的应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进一步学习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理论物理课程提供必要的数学工具。其中,复变函数论部分主要包括复变函数、复平面上的路积分、洛朗级数展开与留数定理等章节,数学物理方程部分主要包括正交级数展开、偏微分方程与定解问题、柱坐标系与球坐标系定解问题以及格林函数方法等章节。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创新,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并考虑到工科教学需要和课时数的限制,在某些章节的内容设置上进行了简化处理。同时,对一些比较抽象问题引入了计算机仿真模拟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以便于学生理解。

使用教材:

[1]梁昆淼: 数学物理方法(第五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

参考书目:

[1]胡嗣柱,倪光炯: 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2]姚端正:数学物理方法学习指导(第二版), 科学出版社,2017

[3]吴崇试:数学物理方法(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

[4]王竹溪,特殊函数概论(第三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8

)《理论力学》

课程名称:理论力学

课程学分(学时):4(64)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另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分析力学的基本原理并能进行简单应用,进而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学习后继理论物理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主要内容:质点力学、运动的描述方法、速度、加速度的分量表示式、平动参考系、质点运动定律、质点运动微分方程、功与能、质点动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守恒定律、质点组力学、动量矩定理与动量矩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刚体力学、转动惯量、刚体的转动与绕固定轴的转动、转动参考系和分析力学等。

使用教材:

[1]周衍柏:理论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四版。

参考书目:

[1]梁昆淼:力学(上、下册)第四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2]H.戈德斯坦编:经典力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1986

[3]张居敏,杨侠,许福东:理论力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4]张洪霞:理论力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课程名称: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

课程学分(学时):3(48)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全面系统地了解热力学与统计物理的基本原理;掌握热力学与统计物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逻辑思维与公式推导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微观问题的能力,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原理解释宏观体系热力学性质,了解统计物理在现代物理中的广泛应用,深化学生对普通物理中有关内容的理解。

主要内容: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基本方程;麦氏关系;热动平衡判据;熵、自由能和吉布斯判据;平衡相变;多元系的复相平衡;能斯特定理;近独立粒子的最概然分布;玻耳兹曼统计;玻色统计和费米统计;系综理论;涨落理论;非平衡态统计理论初步。

使用教材:

[1]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

参考书目:

[1]王竹溪:统计物理导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

[2]苏汝铿:统计物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65年;

[3]林宗涵: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电动力学》

课程名称:电动力学

课程学分(学时):3(48)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学习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出发,通过对各种条件的分析,得出各种情况下的电磁场的基本运动规律,从而得到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具有从更高视角把握中学物理电磁学内容的教学能力。

主要内容:了解梯度、散度和旋度的定义及有关定理, 算符的运算公式, r,1/r, 等的作用公式,了解并矢和张量;理解电荷和电场的普遍规律、静电场散度和旋度,电流和磁场的普遍规律、静磁场的散度和旋度;掌握麦克斯韦方程组(真空、介质),电磁场的边值关系;静电场的标势及其微分方程、唯一性定理、拉普拉斯方程、分离变量法、镜像法、格林函数法;了解静磁场的矢势以及微分方程和边值关系、静磁场的标势以及微分方程和边值关系等。

使用教材:

[1]郭硕鸿电动力学高教出版社第三版2012年。

参考书目:

[1]蔡圣善,朱耘,徐建军:电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David J. Griffith:电动力学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3]J.D 杰克逊经典电动力学(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年。

)《量子力学》

课程名称:量子力学

课程学分(学时):3(48)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系统地了解微观世界的基本规律;掌握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提高逻辑思维与公式推导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微观问题的能力,并能应用这些基本概念和规律解释微观现象,了解量子力学在近代物理中的广泛应用,深化学生对普通物理中有关内容的理解。同时了解量子史上的重要物理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为高年级大学生考研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引导学生能居高临下地看待中学物理教材中的有关知识,以适应中学物理教学的需要。

使用教材:

[1]周世勋, 陈灏原著,肖红 修订,量子力学教程(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年。

参考书目:

[1]曾谨言:量子力学教程(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4年;

[2]张永德:量子力学(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17年;

[3]曾谨言:量子力学导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4]吴飙:简明量子力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年;

[5]C. Cohen-Tannoudji等编:量子力学(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

[6].狄拉克:量子力学原理(第四版),科学出版社,2008年。

)《近代物理实验》

课程名称:近代物理实验

课程学分(学时):4(64)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通过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丰富和活跃学生的物理思想,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观察、分析和综合概括的能力,了解实验近代物理里程碑式的实验项目及其原理以及对物理学发展杰出的贡献,认识新的设备、技术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如何把物理学的设想变为实际的能力,进而使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理论用于实际的开拓精神与创造性。

主要内容:弗兰克赫兹实验、普朗克常数测定、塞曼效应、光速测定、微波综合实验、X射线衍射技术及相分析、密立根油滴实验、氢氘原子光谱、核磁共振、电子衍射等实验项目。

使用教材:

[1]王旗:近代物理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参考书目:

[1]吴先球:近代物理实验教程(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22.

[2]吴兴林,代少玉:近代物理实验,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3]吴思诚,荀坤:近代物理实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固体物理学》

课程名称:固体物理学

课程学分(学时):3(48)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目标:让学生掌握固体物理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和处理固体物理学问题的特有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晶体宏观物理性质及其组成粒子之间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并能解释晶体基本物理性质的微观机理,了解固体材料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为师范生将来走上教学工作岗位提供知识储备,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主要内容:晶格及其周期性、晶向、晶面和它们的标志、倒格子、离子性结合、共价结合、金属性结合、一维单原子链、一维双原子链:声学波和光学波、三维晶格的振动、晶格热容的量子理论、晶格振动模式密度、布洛赫定理、一维周期场中电子运动的近自由电子近似、紧束缚近似——原子轨道线性组合法、恒定电场作用下电子的运动、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论解释、费密统计和电子热容量、功函数和接触势差、分布函数和玻耳兹曼方程。

使用教材:

[1] 黄昆原著:韩汝琦改编,固体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参考书目:

[1]王矝奉:固体物理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年;

[2]陆栋,蒋平,徐至中编著:固体物理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

[3]陈长乐:固体物理学(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

[4]吴代鸣:固体物理基础(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5]朱建国:固体物理学,科学出版社,2005年;

[6]阎守胜:固体物理基础(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22年。



专业负责人:王从戎

二级学院院长:訾振发  


1:课程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矩阵

课程模块

课程名称

毕业要求指标点

1.1

1.2

1.3

2.1

2.2

2.3

3.1

3.2

3.3

4.1

4.2

4.3

5.1

5.2

5.3

6.1

6.2

6.3

7.1

7.2

7.3

8.1

8.2

8.3

通识教育课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H





M







H




M



M





思想道德与法治



H


H








M




M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H



















M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M













M


H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M

L

L


M

















L


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实践

M



















M

L

M

L


形势与政策


H



M




















大学英语A1








M











M




H


大学英语A2








M











M




H


大学英语A3








M











M




H


大学英语A4








M











M




H


大学英语提高拓展类课程








M











M




H


大学体育1


















H


M


H



大学体育2


















H


M


H



大学体育3


















H


M


H



大学体育4


















H


M


H



劳动教育




















H

M



H

大学计算机基础








H


H











M




人工智能概论








H

M

H











M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H




M





M



H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H

M














H

M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M



H

H

M


军事理论

H





M












M




M



军事技能

H





M












M






H

人文社科

H

M



M




















自然科学








H

M
















创新创业









M









M



H



H

公共艺术

H

M



M




















专业基础课程

高等数学A1





M



H

M
















高等数学A2





M



H

M
















线性代数A





M



H

M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A





M



H

M
















力学







H










M



M





热学







H










H




M




电磁学







H


M








M








光学







H


M








M




L




普通物理实验(1)(力热)







H


H










L






普通物理实验(2)(电磁)







H


H










L






普通物理实验(3)(光)







H


H










L






原子物理学







H


M








M








电子技术基础








H

M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M

H
















专业核心课程

数学物理方法







H


M











M





理论力学







M


H


M






L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









H


H









M





电动力学







H


M











M





量子力学







H


H










M






近代物理实验









M









H







M

固体物理







H


M











M





量子力学







M


H











H





半导体物理








M

H











M

M




科技论文写作








M

H










H






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H












M

M



物理学史







H










M



M





教师教育基础课程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


M

H


H

M



















陶行知教育思想与实践


H


M


H


















M

心理学基础




M











H

H









教育学基础




H









M



M



L






班级管理













M

H




M







中学物理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








M



H

M













中学物理课程与教学论











H

M





M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与实施











H






M




M




中学物理学业评价与试题设计










H

M






M








教师教育拓展课程

学习科学与技术









H


M

L













教育统计与spss应用









L


H

M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评价











H







H





L


中学生心理辅导




M











H






M




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前沿













H



H



M






学生发展指导




H


M








M


M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








M



H

M













应用文写作

H


H


M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








M

H















M

教师教育实践课程

教育见习





M







H


M











教育实习

M




M






M



H











教育研习












H







M



M



师范生技能训练1(含书法)




H






M




L









M


师范生技能训练2




H






M




L









M


毕业设计(论文)








M

H



H













(以关联度标识,课程与某个毕业要求的关联度,根据该课程对应毕业要求的支撑强度来定性估计,H:表示关联度高;M:表示关联度中;L:表示关联度低。)


上一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安徽省一流本科专业) 下一条:物理学专业(省级一流专业、师范类)